井沟乡
一、基本情况
井沟乡是全县两个民族乡之一,位于临夏县东北部,总面积64平方公里,南北长13.2千米,东西宽4.8千米,与积石山县银川铺川乡、临夏市枹罕镇接壤,是典型的边缘山区乡,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下辖13个行政村138个村民小组4471户,总人口20804人,有东乡、回、土、藏、保安、撒拉族等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5.67%(其中东乡族占总人口的51%)。现有各类宗教场所65所,其中佛道教14所,伊斯兰教51所;全乡低保户677户2694人(其中一类低保38户58人、二类低保241户770人、三类低保243户1040人,四类低保155户792人)、特困供养对象97人,残疾对象552人;全乡共有耕地53200亩,其中:基本农田50363亩,一般农田2836亩。2023年全乡计划种植小麦8000亩,玉米29000亩,马铃薯7000亩,豆类杂粮1200亩,油菜2000亩,蔬菜2000亩,花椒1000亩。现规模养殖户676户,牛羊猪存栏分别达到7900头、28793只和4010头,出栏分别为1824头、8625只和5245头,实现年销售收入4138万元,全乡现有乡干部58人(项目人员9人),临聘人员16人,村干部43人,驻村工作队39人;乡干部平均年龄34.74岁,50岁以上5人,40岁—50岁13人,30岁—40岁28人,30岁以下28人。全乡共有15个党支部,其中1个机关支部,1个离退休支部,13个村党支部,井沟乡共有党员442人。其中:干部党员89人,占20.14%。农民党员353人,占79.86%。女党员76人,占17.19%。少数民族党员72人,占38.9%。35岁以下党员123人,占27.8%,35-60岁党员211人,占48.5%,60-80岁党员85人,占19.5%,80岁以上党员23人,占5%。初中及以下学历党员259人,占58.6%,高中学历54人,占12.2%,大专及以上学历129人,占29.1%。
二、产业发展
按照因地制宜、分户施策、精准到人的思路,抢抓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引导扶持和培育发展增收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一是种植业方面:在全乡13个村种植全膜覆盖饲草玉米19639亩,小麦7600亩,马铃薯5500亩,豆类等其他作物729亩,积极引导群众对饲草玉米进行全贮氨化,降低养殖成本,推动养殖业发展,逐步形成种养结合的循环模式。针对花椒种植修剪要求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共计开展专题培训4期656人次。继续在大塬顶高原蔬菜种植基地,种植豆苗、上海青、红菜苔、菠菜、罗马生菜、兰花苔、散叶生菜、苦菊、结球茴香、红苣菊等10余种高原蔬菜品种,辐射带动周边16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务工,创造经济收入,2022年大塬顶高原蔬菜种植基地实现了两茬种植销售,累计发放群众务工工资91万元,有效解决了周边村社闲散劳动力和在家妇女的就近就业问题,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日渐明显,群众受益良多,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切实转变了“草包庄稼”种植观念,取得了“一亩菜十亩粮”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企业到大塬顶投资建厂发展产业,社会效益可观,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路上的一道亮点。二是养殖业方面:新建规模化养殖场13处、家庭农场33个,规模养殖户达到676户,现牛羊猪存栏分别达到7900头、28793只和4010头,出栏分别为1824头、8625只和5245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效益可观,实现年销售收入4138万元,实现了户均1头牛单位和15只羊单位的标准,畜牧产业的壮大发展已成为推动全乡群众致富增收支柱型产业。三是劳务输转方面:为全面消除“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促进稳岗就业,积极鼓励群众外出务工,增加群众经济收入,紧紧围绕和创新“金融+保险”和“六个一批”稳就业措施,对有培训需求的群众进行拉面烧烤、挖机技术、家政服务、牛羊养殖、蔬菜种植等方面培训,累计培训214人次,输转劳务6196人次,创收9284万元,落实劳务奖补及交通补贴共2759人293.46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282人,护林员26人,草管员13人,一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加速了劳务产业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实现村有增收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有增收技能,一般农户和脱贫户的人均纯收入均高出预期,收入实现稳定增长,使劳务收入成为全乡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四是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牡丹芍药种植方面:依托传统种植基础优势和种植技术条件,利用项目资金,在果园山村种植特色牡丹赤芍230余亩,栽植各类特色牡丹及芍药12万株,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为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特色烧烤产业:形成了以白杨树村大湾社为主,辐射带动周咀社、它乃子社、出塄干社、大路社发展烧烤产业辐射带,在四川成都市餐饮业叫响了“高原资格、老马家资格”的烧烤品牌,并在四川卫视频道进行专题报道宣传。目前,白杨树村的烧烤产业在向金牛区、温江区、成华区、大邑县等县区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逐步向以成都市为中心的四川省遍地开花,辐射带动。目前,全乡在四川省发展烧烤产业门店共有372家1146人,累计年创收5000万元以上,白杨树村“老马家资格”特色烧烤产业已成为全乡品牌名片,真正意义上成为群众创业增收的致富门路。五是注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按照“党建+合作社+企业+农户”思路,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乡13个村集体经济收益50.271万元,按照分配比例要求,10.0542万元用于福利、公益事业等支出,15.0813万元用于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分红,再投资25.135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收益超过5%的目标。同时,各村主动谋划、分析研判,立足村情实际和资源禀赋,进一步谋划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三、社会事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投入,办好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安全住房有保障方面。按照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的要求,乡上组织组织141名联户长和乡村社干部对全乡4471户农村住房先后进行“过筛子”摸排统计,对摸排出的户,乡村组织人员进行入户走访核实,对照问题逐一进行分析研判,落实相关政策项目。投资176万实施农户住房抗震改造88户,根据人居环境改造要求,对照政策标准,在大塬顶村投资362.05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改造项目。二是义务教育有保障方面。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全力保障全乡义务教育阶段3379名适龄生全部入学接受教育,井沟中学、井沟学区和各村小学全部配备标准化教育教学设备,全乡13所小学全部配套开展幼儿园教育办学工作,配备了专业的幼儿园教师,与小学同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教师培训95人次,动员86名“两后生”到州内外接受优质职业教育,130名学生享受“雨露计划”补助政策,去今两年考入大专本科院校学生73人,全乡教育硬件设施达到全县先进平均水平,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苦学、老师苦教、家长苦攻和全社会共同支持的浓厚氛围全面形成。三是基本社保医保保障方面。养老实现应保尽保,2022年全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参保11257人,已参保10218人,参保率90.77%,享受社保政策2715人,落实脱贫户社保代缴政策5969人。医疗保障进一步加强,全乡13个村全部配备标准化卫生室,配备合格村医13名,乡卫生院、村卫生室配齐配全必要的医药物品和医疗设备,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全面提升乡村医疗保障服务水平。2022年医保应参保20931人,已参保19396人,参保率为97.06%,累计落实参合资助131.07万元,最大限度降低了群众看病就医的成本,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四是安全饮水保障方面。加大自来水管网检修维护力度,组织13名水管员常态化开展巡查检查工作,同时按照冬季冻管摸排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乡村社干部对全乡13个村138个社开展冬季冻管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及时予以整改,全面保证冬季群众的正常供水稳定。五是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方面。以全面保证全乡困难群众温暖过冬为目的,按照“应救尽救”的原则,及时解决因灾、因病、因突发变故和因疫情影响导致群众收入骤减、支出骤增和刚性支出大等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2022年累计对困难家庭给予了临时救助66.2万元,其中备用金救助4.2万元,为93户特困供养户和38户一类低保户家庭共计发放煤炭131吨,及时向兜底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发放各类日常生活用品和应急物资,切实保障了兜底保障人员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切实保障困难弱势群体温暖过冬。同步持续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殊困难群众关爱服务行动,累计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86件。六是民生保障得到全面落实。坚持执政为民、发展惠民,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均衡、提质发展,动态调整一二类低保263户828人、三四类低保332户1505人、特困供养92户100人;对一二类低保、特困供养、计生两户、重度残疾人、建档立卡户5类人群落实养老代缴政策和参合资助政策;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533人,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49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5人,孤儿1人。及时向兜底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发放米面粮油、床单被套和棉衣棉被等各类生活用品和物资,切实保障了兜底保障人员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七是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作方面:我乡严格按照省州县的部署要求和搬迁补助标准,多措并举,同向发力,按照搬迁补助政策,共动员群众现场看房940余人次,共签订购房协议的群众117户,并积极与信用社、甘肃银行、兰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协调沟通,为群众办理各类贴息贷款,目前,已办理信用社贴息贷款98户490万元,兰州银行办理按揭贷款98户。八是全面加强金融政策支持。按照县上关于落实各类金融贷款政策的相关会议文件精神,持续加大贷款扶持力度,不断增强金融普惠性,多渠道宣传贷款相关政策要求,按照应贷尽贷的原则,过筛子摸排所有农户贷款需求,动员符合条件的农户积极申请银行贷款,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引入“源头活水”。通过与信用社对接协调,2022年对符合条件的332户脱贫户发放小额信贷1612万元;目前,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2户1013万元,鼓励引导群众发展牛羊养殖、牛肉拉面、五小产业,切实解决了老百姓发展资金难问题。
四、基层党建
全乡共有15个党支部,其中1个机关支部,1个离退休支部,13个村党支部,井沟乡共有党员442人。其中:干部党员89人,占20.14%。农民党员353人,占79.86%。女党员76人,占17.19%。少数民族党员72人,占38.9%。35岁以下党员123人,占27.8%,35-60岁党员211人,占48.5%,60-80岁党员85人,占19.5%,80岁以上党员23人,占5%。初中及以下学历党员259人,占58.6%,高中学历54人,占12.2%,大专及以上学历129人,占29.1%。全乡13个村全部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其中两个村选派专职书记),选派专职文书12名,村“两委”班子配备齐全。其中马家村、何王村2个村配备专职书记,配齐配强村支部副书记、副主任、村文书各1名。女村干部共17名,村干部平均年龄30.9岁,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15岁,平均年龄明显下降;大专及以上学历由换届前的22人增加到换届后的34人,上升54.5%,换届后大学生人数增加到23人,学历明显提升。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学历和能力实现“一升一降一强”的目标。
五、持续推进撂荒地整治
井沟乡严格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州、县确保粮食安全的部署要求,广泛宣传、全面动员,按照粮播任务,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发动群众,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分类施策、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全乡共有耕地面积53200亩,基本农田50363亩,一般农田2836亩,2022年全面完成了粮播任务。在此基础上,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按照州、县撂荒地整治的要求,根据自然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反馈的全乡167个撂荒地图斑、710.03亩撂荒地,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完成了应整治亩数,同时对无人耕种的1485亩耕地采取动员群众自种、亲友代种及合作社流转耕种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复耕复种,撂荒地得到了全面的整治。
六、强化污染治理和坚守生态保护红线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道路,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等制度,加大污染治理、环境治理、生态造林等各项工作,牢牢守住了生态红线。一是狠抓污染防治管控。加强空气污染治理,对辖区内的秸秆焚烧进行专项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充分利用村民知情大会、入户宣传、田间地头宣传等多种方式,以社为单位签订“五包七禁”责任书,最大限度减少面源污染。二是多措并举开展环境整治。按照临夏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县上“十改八治四化”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组织乡村干部、公益性岗位及群众清扫村社巷道、清理房前屋后及河道内堆积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出动车辆1120余辆次,发动干部群众5500人次,清理道路60余公里,清除陈旧垃圾850余方,拆除违规广告牌、横幅标语等120处,清理河道垃圾点8处、垃圾堆放点62处,重点解决了“路面乱堆乱放、村社垃圾成堆、渠道杂树杂草丛生”和“私屠乱宰、私搭乱建”的现象,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全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在林中、人在花中”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三是靠实责任形成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先后制定完善环境整治门前“三包”制度,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其他科级干部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将全乡各村的林草、河道管护分工到人、落实到人。同时对公路沿线居住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七、聚焦社会和谐
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切实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凝聚形成了共建幸福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一是社会治理稳定有序。围绕“平安法治”建设,持续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和普法宣传教育,认真办理群众举报、反映的事项23件,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加大重点人员管控,严打“黄赌毒”违法犯罪,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全面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大力宣传“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所,成立志愿者服务队11个,志愿者330人,成立群众文艺队9支,经常性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艺表演、移风易俗、“环境综合整治”、“义务植树”、产业技能培训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共计开展各类培训6期1150人。三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团结作为首要责任,大力开展“八五”普法活动,全面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成果,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措施,积极稳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件,调解成功26件,成功率100%。坚决抵制错误思潮和偏激言论,严密防范各种极端思想和敌对势力的传播渗透,强化网络舆情信息研判,有力维护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四是狠抓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题推进会,在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对全乡的道路安全隐患定期全面摸排和填土恢复治理;同时重点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控措施,面对山区道路现状,采取超常规措施,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乡村两级设立标准化交管室和劝导站,在重点路段设立流动劝导站13处,危险路段悬挂警示提醒牌156个,建立完善8类工作台账,常态化开展劝导工作,对“三类车”违法超载超员问题采取强硬措施进行专项整治,坚决做到了“三不上路”。五是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教育引导各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树牢“党亲·国好·法大”的观念意识,在全乡65处宗教场所全部悬挂国旗,认真开展“三学一做”、“四进”活动,普及“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全面落实“一寺一册”“一寺一策”工作措施,积极稳妥推进“三化”“两热”等问题整治,去年宗教场所审批加固维修3处,帮助指导各宗教场所进一步规范财务收支,全面摸排整治向困难群众摊派宗教活动资金问题,切实杜绝了扶贫资金流入宗教场所,营造了浓厚的“共存、共融、共建、发展、和谐”的民族团结氛围,形成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联系电话:0930--3556226
地 址:井沟乡大路村路下社
邮 编:73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