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均衡绘就教育强县新蓝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充满希望的临夏县大地上,伴着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节拍,全县教育工作正和着教育强国的时代旋律,奋力弹奏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内涵提质、职业教育转型扩容、特殊教育强劲起步、智慧教育树立标杆”的“六曲”联唱最强音,勾勒出临夏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美轮廓。
近年来,临夏县按照“普及学前、巩固小学、加强初中、优化高中、创新职教、推动特教”的发展思路,以构筑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和实行十五年免费教育为措施,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政策、财力、人力方面大开绿灯,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效益、教学质量”的三提高和政府行为的“三保障”、经费投入的“三增长”,使全县教育形成了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战略态势,有力推进了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进程,以勤奋之笔绘就了现代教育新蓝图。
抓幼教 重覆盖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过去,看着城市里的孩子三四岁就可以上幼儿园,我们农村的孩子要等到五六岁才能直接上一年级。现在确实好了,连我们这么边远农村的每个村都有了幼儿园,而且还都是免费,我们的孩子也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了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临夏县漠泥沟中心幼儿园小班马小燕爸爸高兴地说。
临夏县把普及三年学前教育纳入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发展目标,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总体规划”先点后面、样板引领、分布实施、整体推进的学前教育普及思路和“一乡一中心、一村一附设、普及公办、鼓励民办”的幼儿园建设思路,实现了全县幼儿在家门口入园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县乡村幼儿园建设覆盖面达100%,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达100%。
硬件好了,入园幼儿连年增加,如何提升学前教育软实力,师资力量也就成了核心。为了让这些家门口入园的孩子享受更优质的学前教育,该县积极统筹中小学师资,科学规划、合理分配,通过换岗抽调、考录聘用、强化培训等方式积极整合优质学前师资力量,保证了学前教育的优质发展。
目前,临夏县城镇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供给充足,乡村普及型幼儿园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从2012年以前的1所幼儿园和100多名在园幼儿,发展到了如今的205所和11296名在园幼儿,并建成省级一类幼儿园2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5所,州级标准化幼儿园20所,足球等国家和省级各类特色幼儿园15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72%。
抓薄弱 补短板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自2022年临夏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按照“农村重抓薄弱改造项目,城镇主抓布局优化和大班额控制”的建设思路,依靠国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积极争取和统筹上级、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持续加大教育项目建设力度,优化育人环境。2024年,该县共计实施教育建设项目21个,总投资1.85亿元,并按标准配置了教学设备,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设备配置均达到国家办学标准,实现了标准化学校建设目标,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管理水平作为巩固提高均衡发展成果的主要抓手,继续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健全完善了“校长管理、教师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制度体系,落实了“双线五级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十二条措施,从经费投入、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师资调配、业务培训、优化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大了保障力度,实施了省外高校托管帮扶初中计划,组织50所学校与济南高新区43所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招聘录用、培训交流等方面政策支持,建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和交流轮岗机制,开展了川塬区学校富余教师支教边远山区学校帮扶行动,加大了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教师向基层义务教育和偏远山区学校的流动力度,打破了过去北塬片和公路沿线学校师资充足、办学条件较好,而西南片和边远山区学校教师紧缺、基础设施薄弱的不均衡局面,保证了全县义务教育从地域均衡、城乡均衡、校际均衡向整县一体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突破。
在此基础上,该县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减”政策,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建立完善“应助尽助”的资助体系,全方位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加大“控辍保学”保障投入。2024年,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专项资金5083万元,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1932万元,营养餐专项资金4346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等各类资助资金2265.74万元,惠及学生约4.83万人,保证了适龄少年儿童一个不少入学就读的义务教育目标,使全县义务教育从均衡优质发展驶上了高质量综合发展的快车道。
现建有微机室、录播室、班班安装了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的临夏县尹集镇卡家滩小学,是该县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由过去的两个年级20名学生、2名的教师的教学点蜕变为如今有12名教师的标准化完全小学的典型代表,是该县着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强例证。
抓优质 创示范 高中教育内涵提质
近年来,临夏县始终把高中教育摆在引领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位置,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主战场,从县委、县政府层面上进一步加大了高中管理力度,建立了县上分管领导和县教育局局长对口联系高中工作机制,于去年落实了两所高中党总支书记和校长的副县级配置,优化重组了中层领导班子,严格实行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在设施建设、经费投入、资源配置、人才引进、教师调配等方面优先谋划、聚力倾斜,为优质高中建设提供了决策保障。
同时,该县紧紧抓住教育部首批公布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托管帮扶临夏县中学计划和全省实施“县中振兴计划”的历史机遇,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想办法,提升办学品位上做文章,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智慧教育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校长管理能力、强化教学教研支撑、完善招生管理机制”七个方面下功夫,促进了两所高中的品牌化、特色化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田家炳中学文科教学、县中学艺术教育催化高考质量提升的办学特色,使全县高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出现了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育人环境明显优化,在校生逐年增加、高考质量连年攀升的喜人局面,呈现出高中教育“办学品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三提高和新建双城高中数量上一增加的强劲发展态势。
特别是计划总投资2396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2000万元,其他资金396万元,主要用于高中实验室建设、图书馆书籍配备、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为内容的2025年“强县中”项目的即将实施,为全县高中教育的提质发展创造了“弯道超车”的条件。
由于该县优质高中建设后劲的持续发酵,极大地推动了高中教育的内涵发展。2024年,该县高中在校学生达 6148名,比2023年净增1000名,高中毛入学率达87.63%。特别是县中学办学品质和高考升学知名度在临夏州内的持续扩大,在校学生由2023年的2581名、53个教学班增加到2024年的3552名、70个教学班,由一个校区扩大到两个校区,不但有效控制住了过去该县中考尖子学生和高中优等生转学就读州内其他高中的生源流失局面,而且以“坚苦卓绝”的优质办学品质,连年提升的教学质量,吸引了州内外县籍学生慕名借读,正式步入了全州高中第一梯队行列。2023年被评为临夏州示范性高中,成为临夏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
抓创新 促转型 职业教育规模扩容
近年来,临夏县在倾力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投资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采取“3+2”联合办学模式,现开设高铁乘务等十二个专业,与甘肃工业职业学院等12所高职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与甘肃恒工工程检测公司等3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签订了定向培养就业协议。2024年158名学生转段升入高职院校,升学率达93%。
该县职业教育“2+3”升学模式和“2+1”定向就业模式的成功转型,使过去的建筑班、电焊班等“苦力”型专业人才培养向3D打印、光伏发电等高新科技人才培养目标成功转型,不但突破了县级职业技术学校缺少生源的瓶颈制约,激活了职业教育一盘棋。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办学理念、办学效益和就业质量的三提高和学校内涵建设、教师专业素质、专业课程设置、学生专业特长发展的四促进。以专业门类多,科技含量高、就业升学渠道广等诸多特色亮点,极大地提高了临夏县职业教育的知名度,已成为全州职业技术教育的领军主力。
特别是总投资2.79亿元,占地138亩,预设专业36个,教学班50个,能容纳3000名学生的临夏州教育园区临夏县职业学校建成使用,为实现职业教育规模扩容发展增强了十足的后劲。
抓特教 建体系 特殊教育强劲起步
走进临夏县特殊教育学校,那明亮的教室、一应俱全的设施设备,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听障班孩子们娴熟的手语,培智班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一一映入记者眼帘。
该县在对身体残疾学生分别采取随班就读或送教上门等措施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多方筹措资金等渠道,于2022年在土桥镇建成临夏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创了临夏县特殊教育的新纪元,使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提高到95%以上。
临夏县特殊教育学校,是目前除临夏州特殊教育学校之外的州内第二家县级特殊教育专门学校。该校现有教职工15名,在校学生47名,分培智班、听障班6个班级开展教育教学。该校自建成招生以来,按照“铸造健全人格,超越自身障碍”的办学理念,按全寄宿、全免费、周接送的办学措施,为全县折翼天使撑起了一片蓝天。
抓网络 享资源 数字教育树立标杆
近年来,临夏县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在实现县域学校优质资源共享、转化教学模式、填补学科空白、带动薄弱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教育数字化特色发展之路。
该县在扎实做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县工作的基础上,以创建全省智慧教育标杆校为契机,建成使用了总投资1.29亿元的临夏县智慧教育云平台指挥中心,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班班通”覆盖率达100%,网络接通率达100%。在全县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转化教学模式、填补学科空白、带动薄弱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利用网络资源上课、赛课、远程巡课等已成为教育教学常态。
你看,从该县智慧教育平台中心发出的一个个教育资源包,通过这个陇原教育“快递”,传到了田家炳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传到了到井沟初级中学的微机教室里,传到了红台中心小学的录播室里,也传到了该县最边远的漠泥沟乡柏林沟教学点的电子白板上……教育数字化已成为该县高质量发展教育的快速通道。
的确,从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几本书到今天的网络直播、三个课堂、网络教研……已成为临夏县教育教学的新生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特色。2023年,韩集初级中学被评为全省智慧教育标杆校。
征程万里风正劲 重任千钧再出发。如今的临夏县教育,正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临夏县精神,硬气的教育风骨和大气的教育手笔,继续创造着临夏县高质量发展教育的新生态,续写服务全县发展的新篇章。
“我们将从持续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内涵提质、职业教育转型扩容发展水平的这个基点出发,将围绕‘优化城乡校际资源配置、实施校长后备人才工程、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师德师风培育、完善校园安全机制、加快教育园区建设进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八个目标聚力点,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学前和义务教育为关键,职业教育为辅助、高中教育为龙头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和从‘有’到‘优’、由‘优’向‘强’的保障体系,在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临夏县教育局局长鲁得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