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五个坚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近年来,临夏县按照“一体化引领、三核驱动、五区联动”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套服务功能,加快构建“1+3+3+5”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县城新旧城区、土桥次中心和黄泥湾等重点乡镇协同发展,县城发展空间不断拓宽,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县城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告别了“有县无城、有城无人”的局面,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按照州委州政府“临夏市西拓、临夏县东进”的市县一体化决策部署,综合考虑临夏县未来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确立“南拓、西优、中提、东进”的发展方向,构建了“一带两轴、一心三片多节点”的县城总体空间布局,按照节约集约、绿色发展要求合理划定20.2平方公里的城镇开发边界,为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科学指导依据。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抢抓机遇精准谋划争取,千方百计拓展融资渠道,主动服务保障项目实施,持续为城镇化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抢抓机遇谋项目,聚焦县城和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城镇化项目73个、总投资88.6亿元。压实责任抓项目,以完善县城配套、优化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质为目标,实施城镇化项目30个、总投资10.47亿元,统筹推进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提升,构建“1+3+3+5”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推进工业农业、商贸物流、文旅美食等产业协同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进一步激发带动了城镇发展活力。工业方面,依托临夏经济开发区,鼓励引导县内符合条件的作坊、工厂向农业产业园集中,加快发展牛羊肉制品、农副产品、建筑建材、砖雕等十个产业链,城区工业企业达9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2家。农业方面,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以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加工为牵引,发展特色种植28万亩以上,畜禽存栏量达200万头(只)以上,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推动农业产业实现“接二连三”,构建产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体系。商贸物流方面,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商贸企业培育工程,城区现有商贸物流企业9家,电子商务中心1个、商贸中心1个、中型超市6家、农贸批发市场5个。文旅美食方面,狠抓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3+9+N”文旅产业体系,文旅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持续推动河州苑、塬头路、先锋土桥三大美食基地建设,基地内经营主体达到158家,接待人数120万人次,营业额达到7000万元,特色产业已成为城镇居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将城镇化建设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成功申报入选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持续推动水、电、气、热、路、网、物流、绿化美化等设施向重点乡镇延伸,全县所有自然村均通硬化路,建设绿色通道300多公里,完成农村清洁取暖6100户,开通客运专线88条,建成乡镇电商公共服务站25个、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点120个,天然气管网已覆盖10个乡镇20个村(社区)。持续推进重点乡镇建设,依托北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黄泥湾物流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土桥次中心建设和黄泥湾商贸重镇建设,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加强麻尼寺沟、漫路、莲花、红台等重点乡镇建设,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城镇吸引力和聚集力持续提升。
稳步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和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加快实施县医院、康复医院和疾控中心能力提升项目,创建省州级重点专科已经建成4个,正在建设3个,城区新增住院床位约380余个,医疗保障水平日益提高。实施临夏教育园区、田家炳中学综合楼、振兴小学等重大项目,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城区新增学位8120个,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学位紧张问题;引进招录教师488名,调整优化校长(副校长)117名,教师资源配置进一步得到优化。持续推进美丽县城规划建设“十大行动”,严厉查处破坏市容市貌违法行为,常态化开展县城卫生清洁,不断推进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作,配置垃圾桶1500余个,检修改造路灯492盏,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0万余株,城区绿化面积达到80多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