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临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临夏州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8-09 04:14
字号:


 

2006年临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06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经济社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局。

一、综合

2006年,县委、县政府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搞建设、保稳定、促发展,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国民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8995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2.8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9523万元,增长6.3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774万元,增长20.8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7698万元,增长13.99%。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果,第二、三产的比重不断上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5.2022.8641.96调整为33.1724.4742.26。全县人均生产总值2396元,比上年增长13.13%。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50.95%,比去年上升0.14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40.11%,比去年上升0.87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6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认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狠抓各项生产措施落实到位,农业生产在经受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取得好的收成,使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全面发展的势态。

年末耕地面积36.62万亩,比上年减少0.01万亩,减少0.0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6.98万亩,比上年增长0.9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8.46万亩,增长1.88%;秋粮播种面积18.51万亩,减少0.05%。油料播种面积2.27万亩,比上年减少0.87%。粮食平均亩产296.03公斤,亩增1.51公斤,比上年增长0.51%

主要农产品如下(单位:吨)

            2006年实际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109469.65                   1.48

  其中:夏粮   45538.7                     2.96

        秋粮   63930.95                   0.41

  其中:小麦   42444.5                     3.63

        玉米   53399.5                     1.40

        蚕豆    2502.1                    -1.99

        洋芋  10349.45                    -3.79

油料          3244.21                       9.36

  其中: 胡麻    27.7                     -25.94

        油菜  3216.51                       9.81

甜菜         3119.69                        54.19

药材         2009.52                       114.15

花椒          494.89                       -43.18

水果          8234.1                       10.30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7580亩,比上年增加7580亩,增长25.27%。其中经济林11717亩,比上年增加3717亩,增长46.46%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量保持基本稳定增长。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量如下(单位:吨、万头、万只):

              2006年实际数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12737.33             55.04

  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1881.93            51.46

牛奶产量            11928               4.73

绵羊毛产量          310.85             -0.88

禽蛋产量             1179              12.06

水产品产量            55               -11.29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5.33              4.93

   其中:牛存栏数     5.05              7.45

羊年末存栏数        12.48                0.40

猪年末存栏数         6.87               -1.43

2006年,我县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私营企业不断壮大。到年底,全县乡镇企业总户数达到4462户。其中,集体企业3户,股份合作企业62户,私营企业223户,比上年增加70户。个体企业4174户,比上年减少80户。全县乡镇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07050万元,同比增长16.10%,上交国家税金814万元,同比增长11.20%,职工工资10971万元,同比增长13.51%,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中获得收入308元,比上年增加45,同比增长17.11%,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9229人,同比增长3.83%,拥有固定资产21490万元,比上年增加901万元,同比增长4.38%,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12547万元,比上年增加14850万元,增长15.20%,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35696万元,比上年增加4752万元,增长15.3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6772千瓦,同比增加5810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机1388台,同比减少24辆,农用载重汽车44辆,同比增加3辆,农用运输车3012辆,同比增加256辆;化肥施用实物量14069.42吨,比上年增长0.55%,农村用电2122.9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36%。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73万亩,比上年增长0.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工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景象。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5110万元,同比年增长14.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10023万元,同比减少2.7%;规模以下企业完成总产值15087万元,同比增长28.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完成产值2483万元,减少9.61%;集体企业完成总产值850万元,比上年增长28.79%;私营企业完成产值12663万元,同比增长21.08%;个体企业完成总产值6889万元,增长28.79%;其他类型企业完成产值2225万元,减少20.59%。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7302万元,比上年增长12.30%。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75万元,增长1.5%;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727万元,增长18.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情况如下:

           2006年实际数     比上年增长(%)

金属门窗        790吨           11.27   

          5.06万吨         -3.07

          1450吨            8.78

           250吨           13.64

             2200万块         -4.35

            19800万块          9.26

          65万平方英尺    25 .00

     1600万千瓦时      23.08

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56.27%,比上年下降5.23个百分点;总产值贡献率6.66 %,比上年增加0.2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98.37%,比上年上升14.6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8.04%,比上年上升1.04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1.79次,比上年下降0.06次;劳动生产率为24156元/人,比上年下降2189元/人。

2006,县委、县政府把建筑业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来抓,使全县建筑企业进一步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县有建筑二级企业3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830.5万元,比上年增加13012.12万元,同比增长59.64%;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9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3.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5万平方米,增长2.7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县认真贯彻“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引进外资和鼓励民间投资,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规模。2006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23万元,比上年增长27.19%。其中,国有单位投资21894万元,比上年增长68.52%;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429万元,比上年减少4.75%

全县新增固定资产11017万元,比上年增长24.21%

五、交通和邮电业

2006年,全县上下积极发动群众进行捐资整修道路,不断改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年整修县乡公路19条,总计146.17公里;整修乡村公路17条,总计146.9公里。拓宽改造乡村道路23,共计112.28公里,硬化村道7.6公里。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业总产值12485万元,比上年增长17.3%,营业收入11618万元,比上年增长18.55%,对我县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邮电部门全年完成业务总量125万元,比上年增长5.93%。年末本地电话用户达到14875户,比上年增长64.62%。其中,农村电话用户达到13079户,增加5099,增长63.90%。全县有221个行政村已通电话,年内通电话的行政村增加了4个。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0552户,比上年增加1675,增长18.87%

六、商业贸易

2006年,全县消费品供应充裕,市场需求有所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10万元,比上年增长12.80%。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完成零售额13342万元,比上年增长14.43%;住宿和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678万元,比上年增长19.29%;其他行业完成零售额490万元,减少32.9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有较大幅度增加。全年完成县级财政收入2243 万元,比上年增长15.44%;全年财政支出27349万元,比上年增长14.34%.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7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5%;各项贷款余额为349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005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1%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人寿保险承保总额5.44亿元,比上年减少13.5%;保费收入391万元,比上年增长38.65%;赔付金额50.7万元,比上年增长5.62%。财产保险承保总额15146万元,比上年增长8.19%;保费收入370万元,比上年增长8.19%;赔付金额272.8万元,比上年增长0.29 %

八、文教卫生

全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5所。其中:中学19所,小学203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幼儿园1,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5589人,增加1387人。其中:高中4787人,初中20802人。小学在校学生43815人,增加30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7.75%,比去年同期上升0.05个百分点;巩固率99.52%,上升0.02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医疗单位35个,其中县级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26个。病床409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49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62人,初级职称301人。农村村级医疗点275个,村级卫生技术人员461人。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为372037人(年报汇总数)。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52452人,占总人口的40.98%;农业人口为356625人,占总人口的95.86%。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49‰,死亡率为6.9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9‰。全县总户数为79270户,其中,少数民族户数为31455户,占总户数的39.68%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27元,比上年净增105元,增长7.38%。全县职工人数为9605人,增加266人,增长2.85%,工资总额为14968万元,增加2391万元,比上年增长19.01%。人均年工资收入为15802.37元,比上年增长17.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现价计算为5760.00元,按可比价计算为3164.66元。

备注:1、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按现行价计算, 增长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由县计生局提供。

 

 

 

                             

                             

                                                                         稿:李红卫

                                                               责任编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