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2024年度社会救助工作综述
2024年以来,临夏县社会救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结合民政系统“三抓三促”行动,强化责任担当,创新管理模式,狠抓工作落实,力保基本民生,以实际行动“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落实主体责任,彰显为民情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由分管副县长主持召开民政工作安排部署会2次,明确了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审批程序规范、资金发放及时、档案资料规范、“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工作任务。县民政局组织召开综合保障工作专责组会议4次,召开民政重点工作推进会8次,分阶段分析研判工作进展,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截止到2024年12月,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3616户50776人,农村低保覆盖面为14.11%;城市低保对象669户2156人;农村分散供养特困对象1730户1857人;城市特困对象118户120人,其中集中供养89人。
二、开展业务培训,强化政策宣传。
今年以来,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民政干事和民政协理员举办了6期民政业务培训班,针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救助等各项业务最新政策和经办流程进行了培训,并开展了一次业务知识测试,参训人数累计达25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乡镇基层业务人员经办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县融媒体大力宣传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各类民政政策,让困难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有效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知晓率。
三、精准认定对象,倾情保障民生。
一是建立干部职工包乡责任制。建立民政局干部职工包乡制度,全县25个乡镇由所有业务骨干每人包抓一个乡镇,负责该乡镇的业务对接、数据审核、信访督办等工作,确保全县25个乡镇工作齐头并进。二是扎实开展入户调查核实。成立核查组对全县民政对象常态化开展入户抽查核查,今年以来,组织较大规模核查活动4起,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等按规定纳入相应救助帮扶范围,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同步对每月新增对象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为精准认定对象提供了基础保障。三是加强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一年来,围绕精准动态管理,共开展了11轮次督查,农村低保新增6782人、核减6602人;农村特困新增145人、核减98人;城市低保新增380人、核减134人;城市特困新增21人、核减20人;残疾人“两项补贴”新增1127人、核减1149人;孤儿新增1人、核减4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新增40人、核减42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四、落实救助政策,织牢“民生保障网”。
一是及时发放惠民资金,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今年以来,共发放各类保障资金2.15亿元,于每月10日按政策标准全部足额拨付到户。二是加强临时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目前共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1444.77192万元(包括发放物资),救助困难群众6646户10457人,拨付乡镇2024年备用金85.2万元。三是强化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对发现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及时落实相应救助帮扶,截止目前,纳入低保范围7162人,确定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户809人次,均落实了相应的帮扶措施。四是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发放过冬煤炭。今年9月初投入资金约300万元,为全县1750户特困供养人员,每户发放了一吨过冬煤炭,国庆节前已全面完成发放工作,以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切实保障了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温暖过冬
2025年,我们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州、县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民政工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紧盯我县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差距,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创新管理模式,狠抓工作落实、力保基本民生,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再上新台阶。